來源:hao123百家號 時間:2022-02-07 13:41:03
時值新春佳節(jié),男女老少都愛互道吉利話,祈愿平安喜樂,諸事順?biāo)臁3丝陬^書面的討彩頭,中國人也熱衷于將新春祝愿融入美食之中。
一道道寄托美好心愿的菜肴點心,讓春節(jié)的餐桌喜氣洋洋,祝福著祥和歡樂的吉祥中國年。
這方面,會吃的上海人同樣尤其擅長發(fā)揮想象,老上海與他們近鄰的春節(jié)食譜里,處處有講究,點滴都喜慶。
八寶飯、元寶茶、元寶魚
說到討彩的上海新春美食,“寶”是萬變不離其宗的“關(guān)鍵詞”。
第一個“寶”是八寶飯,寓意豐足發(fā)財,甜蜜幸福。八寶飯的“八寶”并非呆板規(guī)矩,烹飪者可依照口味,參考物料行情,擬定獨具特色的“八寶”。
1911年,《俞氏空中烹飪:教授班》雜志給出的八寶飯食譜,將“八寶”定義為“糯米、豆沙、糖蓮子、紅瓜、青梅、瓜子仁、蜜棗、桂圓”。
而在1929年《大常識》雜志的八寶飯教程里,“八寶”就被調(diào)成了“白糯米、玉盆、芡實、桂圓、貢棗、蜜櫻桃、桂花、蓮子”。
到了1940年《現(xiàn)代家庭》雜志介紹八寶飯時,八樣食材已大大簡化,也增添了葡萄干這類傳統(tǒng)海派八寶飯里不常添加的新穎佐料。
不過,無論食材怎么變換,八寶飯在老上海人心中的年菜地位始終不曾撼動。筆者外公是客居寧波的老上海,雖離鄉(xiāng)多年,前幾日準(zhǔn)備年夜飯,他報出的第一個菜名還是八寶飯,把它看得比“正菜”還重要。
1935年《兒童晨報》上的八寶飯制作圖解第二個“寶”是元寶茶。1946年,《立報》將喝元寶茶與“喊恭喜發(fā)財”,并列為上海春節(jié)期間祈福財運滾滾的重要儀式。
所謂元寶茶,其實就是在綠茶里添入兩顆冰糖橄欖,取橄欖的元寶象征,求個財運。
1919年正月初七,《新聞報》對上海元寶茶習(xí)俗介紹道:“滬上各茶肆自元旦(即農(nóng)歷正月初一)起,每家必賣橄欖茶,或五日,或十日”。
1929年《大常識》提醒讀者,春節(jié)期間去茶館喝元寶茶時,別忘了給茶倌賞些小費:“大概起碼四角,多則一元?!?/p>
1937年新春,曹鐘岳到某茶館喝茶解渴,茶博士給他沏了元寶茶,不曾想這簡簡單單的一次喝茶,卻讓他頗感不自在,甚至在《上海報》專門寫文吐槽。
第一重尷尬是,曹不知“元寶”為何物,嘗了半晌才反應(yīng)過來所謂“元寶”竟然只是“兩顆蹩腳橄欖”。結(jié)賬時,更尷尬的一幕發(fā)生了,曹按標(biāo)價付了茶錢,不料茶倌追著對他說到:“先生,尚差九枚!”,沒錯,曹正是漏了春節(jié)期間元寶茶的“附加費”!
不過,元寶茶也并非是茶館斂財手段,一些茶館往往會用元寶茶錢,貼上些許讓利,采辦年禮回饋給老主顧。
1947年,《蘇州明報》記載的當(dāng)?shù)啬巢桊^案例,就為常來客奉上了橘子(大吉)、橄欖(元寶)、粽子(高中)等寓意吉祥的新春伴手禮,變相把元寶差錢還贈給了消費者。
1937年《立報》上的元寶茶漫畫第三個“寶”,是元寶魚。按照習(xí)俗,正月初四到初五的這一夜,是“接財神”的重要日子。在長三角許多地區(qū),正月初四、初五都少不了元寶魚這件“愉神”食材。近代長三角地區(qū)的元寶魚,大多選用通體泛金紅色的鯉魚。
1910年《圖畫日報》對元寶魚的寓意由來作了生動描述:“元寶魚,金鱗好,一跳好像元寶翹。買來今夜接財神,財神看見哈哈笑?!?/p>
1926年《大世界》雜志的一位作者稱“初四黎明,聞街中喚賣元寶魚,絡(luò)繹不絕”,由此可見,元寶魚這項民俗在老上海的普遍、發(fā)達。
初五早上祭祀過后,有的元寶魚會被老上海放生。
1945年《社會日報》主筆目睹了一幕奇景:“這兩天,沿黃浦的碼頭上,捕魚者很多。在平時,他們的目的是捕鰻魚,可是這兩天落網(wǎng)的,卻以元寶魚為多。原來正月初五日,家家人家,都在接財神后,即把元寶魚放在浦江,而元寶魚經(jīng)長時期的‘軟禁’后,一時不易活躍,逡巡于江流之邊,想不到又被漁翁捕了上來?!?/p>
另一些元寶魚則會直接成為老饕們餐桌上的一道節(jié)令美食。1930、40年代,上海福運園、羅柏記等餐館都在春節(jié)期間發(fā)售“元寶全魚”特色菜,吉祥寓意與豐富口感兼得,深受吃客們的追捧。
1910年“營業(yè)寫真”里的“賣元寶魚”年糕百變年年高年糕,得名自農(nóng)歷新年,無疑是最能代表新春佳節(jié)的一款“國民年貨”。一條條雪白軟糯的年糕,寄托著食客對更美好生活的翹首以待。
1943年,《中國商報》釋義稱年糕“諧音年高,取年年高,節(jié)節(jié)高之意”,這真是一語中的。正是因此,老上海的春節(jié)總離不開年糕加持。
1940年臘月十四,《總匯報》展示了年前上海年糕買賣的火爆:“年糕市展開之后,跟著日子離年關(guān)愈近,愈是見得熱鬧。所以這幾天,年糕市場又相當(dāng)?shù)呐d奮和熱鬧”。
近代上海市面上的高品質(zhì)年糕基本是浙東貨。
1937年大年初九,《鐵報》對老上海的年糕江湖立下評價:“(上海年糕)紹興、寧波二種為最著名……也是因為上海地方阿拉同鄉(xiāng)最多的緣故,在廢歷春節(jié)將近時,市上便平添許多專售寧波年糕的店鋪,總是生意興隆。”
這篇文章也提到,在20世紀(jì)上半葉,寧波年糕與紹興年糕相比,在入口爽滑、糕體韌性、色澤白度等方面略遜,而其癥結(jié),便是那時寧波年糕多用“燥磨”,不如紹興“水磨”法來得精致。
在近代上海,每逢年節(jié),里弄小巷里總能聽到小吃攤叫賣寧波年糕團的吆喝聲。1934年《社會日報》的一篇隨筆記述了年節(jié)期間寧波年糕團在上海熱賣的場面,文章說那時熱銷的寧波年糕團有芝麻白糖、金冬菜、蔥油餡、咸菜開洋(蝦干)四種。作者還提到,當(dāng)時上海街頭的寧波年糕團小販,大多會在走街串巷時呼喊“火熱年糕團”。
民國漫畫“吃年糕”糖年糕也是近代上海市面上常見的年貨。1928年,沈梓青在《上海常識》撰文描述了百年前上海糖年糕的基本情況:“分紅、白二種,紅的放紅糖做的,白的放白糖做的,其實味道是一樣的,不過好看些罷了。”
把年糕做成紅色,正是百姓期望來年日子紅紅火火的樸素表達。
沈氏還介紹糖年糕吃法:“沒有寧波年糕那樣多,只有用水和白糖下,或用油煎等幾種?!?/p>
同樣是甜糕,上海高橋土產(chǎn)的松糕(民國年間多稱之為“高橋年糕”)也是甜蜜新春的必備佳品。
1923年春節(jié),一位上海文人托朋友從高橋捎來一屜松糕,蒸后食用,不禁大發(fā)贊嘆:“其中之資,有豬油豆沙,有黑棗胡桃,復(fù)有赤豆,粉入口而化”。
1933年兒歌《做年糕》舊時,長三角不少地方的人們都會在年前囤一大缸年糕,因而如何換著花樣吃年糕,也是年節(jié)給人們出的一道“必答題”。經(jīng)典的年糕吃法有很多,但有一項如今已因“廚房革命”變得越來越少見。這便是在老式灶臺里烹飪的“烘年糕”。
1934年春節(jié)前夕,《時報》副刊專文講授了年糕的各種吃法,對“烘年糕”也做了細致描述:“將年糕切成數(shù)塊,放入灶洞中,惟此灶須燒稻草者方能,待其微現(xiàn)焦黃,即可食”。
文章還給使用現(xiàn)代小灶的上海市民,給出了實用的“烘年糕”建議:“如家中無此灶,只須買燒餅時,托賣餅人代烘一下”。
(本文來自澎湃新聞,更多原創(chuàng)資訊請下載“澎湃新聞”APP)
下一篇:一口新年味,全家享佳味
信用卡金卡和普卡區(qū)別有哪些?有什么辦理條件
銀行信用卡的等級大致分為三種,金卡、普卡和白金卡。每種卡片對于持卡人的資質(zhì)要求都是...
藥監(jiān)局發(fā)布消費提示:化妝品小樣需在標(biāo)簽處呈現(xiàn)
廣東省藥監(jiān)局官方微信日前發(fā)布消費提示類文章稱:近日,有關(guān)化妝品小樣的報道引起熱議。...
眼鏡成多家奢侈品巨頭布局賽道 眼鏡行業(yè)受捧
繼皮具、配飾之外,眼鏡正在成為多家奢侈品巨頭爭相布局的賽道。而這個背后,正是年輕一...
功效護膚賽道兩極分化 企業(yè)紛紛加碼研發(fā)
國內(nèi)功效護膚賽道呈現(xiàn)兩極分化:一邊是功效護膚巨頭手握營收高速增長的光鮮業(yè)績,一邊則...
“少年航天科普特訓(xùn)營”舉行,VR空間站引關(guān)注